太仓政法(2)

发布时间 :2014-01-02 14:02

 

 

 

 

 

 

2013年第2期(总第2期)

中共太仓市委政法委员会               2013228   

【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协同,破解“两类人员”管理瓶颈

 

【经验交流】

打造“四型”法庭,筑牢司法为民根基

精心加创新,创出检察预防文化建设“三化”新路径

练好服务“真功夫”,着力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绩效

 

【基层实践】

沙溪、双凤《平安法治宣传手册》送进千家万户

 

 

【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协同

破解“两类人员”管理瓶颈

 

太仓市坚持服务为先,健全联勤互动机制,夯实基础工作平台,强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社会协同,着力破解“两类人员”管理瓶颈,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全市列管的249名社区服刑人员和353名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核对率、风险评估率、实时监控率、衔接管控率、帮扶帮教率、就业安置率均达到100%

一、建机制,推动“两类人员”服务管理联勤互动

创建“太仓市自强服务社”民办非企业组织,在镇(区)下设4个工作站,发动26个社团组织、368名社会义工、106名社会志愿者与政府部门实行服务管理互动,推动“两类人员”服务管理社会化和常态化。创建“两类人员”自我管理机制,以居住地域相近的4-5名“两类人员”组成自我管理单元,实行政府奖惩激励型“自我教育、互相帮教、自我矫正”模式。创建职能部门与协作单位联勤联动机制,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联动公安、法院、人社、卫生等6个协作部门,成立“两类人员”专项工作组和教育服务志愿团,在监管非太仓籍未成年犯社区服刑、“两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心理抚慰矫治等方面进行合作联动。创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教育管理衔接互动机制,实行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和社工人员购买协助管理项目,强化“两类人员”服务管理效果。

二、强基础,促进“两类人员”服务管理社会协同

以全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在苏州市率先出台《关于对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给予吸收安置“两类人员”就业的企业缴纳社会保险,实行三全两半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收安置就业困难的“两类人员”。成立市社区矫正管理局,设立市“两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就业扶助安置基地。在1个重点镇成立社区服刑执法中队、5个重点镇(区)成立“两类人员”安置帮教中心,打造7处过度性就业安置基地,全市“两类人员”服务管理平台和就业安置基地实现全面覆盖。借助村级综治工作平台,在全市142个村(社区)设立“两类人员”服务管理窗口。市、镇、村三级层面合力履行“两类人员”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的职能,上下形成功能互补、差异管理、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的服务管理格局。

三、培素质,提升“两类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绩效

出台《太仓市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日常工作规范》、《太仓市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举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培训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国家级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提高从业人员履职能力。按照1:15的比例配备18名社区服刑专职社工,按照150的标准配备9名安置帮教专职社工和8名兼职社工。出台《太仓市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去向报告制度》、《关于规范社区服刑人员请销假制度若干意见》、《太仓市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使用应急预案》等系统配套制度,规范从业人员开展“两类人员”考核事项、管控预警、心理疏导治疗、重新犯罪情况排摸、日常监管等工作。        (市综治办)

                             

【经验交流】

 

打造“四型”法庭

筑牢司法为民根基

 

市法院坚持“面向农村、贴近群众、服务基层”原则,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认真履行审判职能,积极推进服务型、为民型、规范型、创新型法庭建设,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日前,在市法治办等部门组织开展的“太仓市2012年度基层执法评议”活动中,该法院基层法庭审判及服务的群众满意指数从20多家基层执法部门测评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

一是找准服务发展着力点,打造服务型法庭。坚持把服务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法庭的重要使命。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法庭妥善处理了一批因企业关闭或者老板“跑路”等引发的群体劳资纠纷,维护了辖区稳定;同时,法庭主动深入企业、村居(社区)组织,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法制讲座等形式,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和群众关注的法律问题,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服务。

二是紧扣司法为民根本点,打造为民型法庭。依托诉讼服务站职能,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为当地群众咨询和诉讼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在执法办案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五心调解法”、“调解六法”等方法调处涉案矛盾纠纷,提升了案件审理效果,尽量减少申请执行的案件数量。2012年,法庭调解撤诉率为74.95%,同比上升7.72个百分点;对于不宜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作出判决,以依法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法庭还加大巡回审判力度,积极为行动不便或者偏远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提供便利,全年共巡回审判解决纠纷1296件。

三是争当审判管理示范点,打造规范型法庭法庭坚持以审判质效考评体系为导向,以开展“审判质效提升年”、“百日办案竞赛”等活动为契机,根据辖区案件特点,积极探索案件节点管理、流程管理、类型化审理以及案件质量监督等管理举措,进一步推进审判的规范化管理,一审服判息诉率、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等重要指标得到有效提升,其中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6.07%,同比上升1.94个百分点,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沙溪法庭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是把握地方特色结合点,打造创新型法庭。主动将法庭工作融入到地方发展中,以开展“和谐共建”活动为依托,积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城厢法庭在城厢镇桃园、中区等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点,定期派人解答居民法律问题;沙溪法庭积极参与沙溪古镇改造排查化解矛盾,并在松南村等基层组织开展红色“1+3活动;浏河法庭与当地派出所、交警队就民间借贷、道赔等纠纷建立矛盾排查、信息共享、联动调解等机制。通过开展上述活动,积极参与辖区基层组织管理创新,提升矛盾化解的成效,受到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欢迎。          

(市法院)

 

精心加创新

创出检察预防文化建设“三化”新路径

 

近年来,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精心找准预防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积极打造勤廉平台,逐渐创出预防文化建设“品牌精品化、沟通多渠化、资源整合化”新路径,不断释放和传播预防文化“正能量”,有力助推勤廉太仓政务环境的形成。主要做法是:

一、固本强新,创出品牌精品化的新路径

一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该院积极创新预防宣教新平台,投资百万元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该基地集中阐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廉政建设的精辟论述,列举十种新型受贿行为,展示太仓古今勤廉楷模以及典型腐败犯罪案例,深刻剖析职务犯罪的思想根源,并充分利用声光电和互动模式,增强警示教育的观赏性和实效性,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实现了教育和警示的深层融合,成为廉政勤政警示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是举办全国“法制微博小说”大赛。该院借助“太检博客”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将微博与法制两大元素有效整合,与省院《清风苑》杂志社合作,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太仓港杯”法制微博小说大赛。此次大赛是全国首次由检察机关发起组织的微博小说大赛,也是全国首次法制类微博小说大赛。大赛共收到国内外来稿2000余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大赛结束后,该院还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公开发行。去年,“法制微博小说大赛”入选了苏州检察机关十大文化品牌。    

三是开展动漫设计大赛活动。为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法治太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该院依托“检校共建”平台,与市纪委、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健雄杯”反腐倡廉动漫设计大赛。大赛收到来自全市单位和个人近百篇动漫作品。此项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廉洁价值理念和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认同感。

二、广搭平台,创出沟通多渠化的新路径

一是开设宣教平台,强化教育培训。联合反贪、反渎、控申等部门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廉政教育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图片展示等形式形成强大的教育声势,深入推进预防文化建设。在全市开展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以案说法、进行廉政谈话等“套餐式警示教育”活动,让国家工作人员在警示教育实践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依托网络媒体,拓宽覆盖范围。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阵地在预防文化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栏、网络有页。在太仓电视台《勤廉太仓》栏目中播放“健雄杯”动漫获奖作品;在正义网和《文学报·手机小说报》等媒体设置“太仓法制微博”板块,将优秀法制微博小说上传至网络,供网民阅览;在《太仓日报》开辟专栏,刊登部分优秀漫画作品和微博小说,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熏陶,全面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借助媒介载体,深化文化内涵。编发《太仓市预防工作信息》,及时转发各成员单位勤廉文化建设经验方法,供成员单位相互学习借鉴;编印《太仓市“健雄杯”动漫反腐倡廉动漫设计大赛漫画集》、《情与法——“太仓港杯”法制微博小说优秀作品集》、制作优秀动画作品光盘,发放给全市机关、企事单位,作为职务犯罪预防教育课本;给镇村干部发放《镇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手册》,有效增强镇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在市中心的LED电子滚动屏上播放勤廉公益广告和动漫画作品,做到预防文化处处可见,预防理念时时可感。

三、检社联动,创出资源整合化的新路径

一是上下联动,发挥好内部整体效应。该院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动员广大干警围绕勤廉价值观,挖掘预防文化的丰厚资源,积极参加到预防文化创作和宣传中,形成预防工作全院“一盘棋”。先后举办了创作廉政微博小说、征集警言警句、勤廉风采摄影比赛等活动,去年又成立了阳光检察法制宣讲团,深入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法制宣讲,进一步发挥预防文化的辐射功能。

二是内外联动,发挥好职能互补优势。加强与宣传、纪检、组织、文化、媒体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协作,共同开展勤廉摄影比赛、勤廉书法比赛、“让廉洁的天空更明亮”演讲大赛等活动,并多渠道将预防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给广大群众,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党校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纳入青干班、干部培训班课程,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廉洁执政意识。

三是协同联动,发挥好社会化预防作用。该院充分发挥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职能,以争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活动为抓手,将预防文化建设纳入考核重要指标之一,激发全市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创新预防文化建设新载体,形成学廉、思廉、述廉、颂廉、崇廉的浓厚氛围,目前太仓有10家单位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22家单位被评为苏州市廉洁文化示范点,180家单位被评为太仓市勤廉文化示范点。            (市检察院)

 

练好服务“真功夫”

着力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市公安局针对影响执法公信力的薄弱环节,坚持“三管齐下”,大力推进诚信型公安机关建设,不断提升公信力。

一、突出关键点,在加强民警思想教育上下功夫

一是创新教育模式,培育民警忠诚奉献的职业精神。采取理论学习、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模式,教育民警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主动把“忠诚、为民、敬业、奉献”的太仓公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平时的执法服务中。

二是优化激励机制,强化民警主动有为的动力。结合民警绩效一网考系统,进一步优化民警评先评优、立功授奖等机制,把诚信守诺作为一项重要评判要素,使诚信守诺的民警政治上得到待遇、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上得到改善。

三是坚持从优待警,提高民警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坚持从情感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扶持、权利上多保障,从更高层次上做好从优待警工作,着力提高全体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弥补公安工作压力大和政治、经济待遇提升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

二、夯实落脚点,在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打防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信心。围绕“发案少、秩序好、人民满意”的目标,做好打防工作,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命案等严重暴力犯罪的高压态势,同时做好“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案件的侦破工作,更加注重赃款赃物的追缴返还,达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二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公平正义的信任。充分运用信息化成果,全面推行受案、立案、侦查、审批、移送起诉等各个执法环节的网上流转制度;认真落实执法告知、办案进度查询、案件回访等制度,了解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定期召开警民座谈会,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整体形象信服。通过定期召开民警队伍建设研判会议,剖析民警队伍问题,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教育民警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树立执法风险意识,进一步明确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从心底里信服。

三、把握着力点,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上下功夫

一是丰富宣传内容,展现良好形象。精心组织全体民警积极参与义务献血、扶贫帮困,参加社会公益等活动,进一步拉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力展现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去年12月份,该局通过联合义工联、太仓公益网等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举办多场帮扶济困活动,经媒体广泛报道后,效果十分显著。

二是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坚持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宣传并重,不断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去年以来,通过采取在线交流、警民恳谈、开通警方微博、网上公安、社区QQ群等形式,开展各类宣传报道1000余场次,使公安机关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三是抢占宣传阵地,做到以我为主。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和警察形象危机处理机制,制定完善了应对危机的处置预案,一旦出现涉警负面新闻,能够做到以我为主、抢占先机,防止和减少不良影响,把对公安机关公信力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市公安局)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绩效

 

2012年,市司法局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服务民生幸福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稳定为己任,深入推进创新司法、能动司法、强势司法、惠民司法、文化司法五大建设,在促进太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绩效显著。

一是发挥人民调解“减压器”功能,成功调处6325件矛盾纠纷。大力推进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在德资企业、浙江商会、福建商会、教育系统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企业调委会101个。以村(社区)网格为基础,建成“4+1”网格化排查预警网络。2012年,全市共组织纠纷排查7236次,调处纠纷6326件,调处成功率99.9%

二是发挥法律服务“助推器”功能,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深入开展“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组织百名法律服务人员下百村、进千企、入万家。组建太仓市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重点为党政机关、重点建设项目及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12年,全市法律服务行业共担任法律顾问1231家,办结各类案件3595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

三是发挥社区矫正“稳定器”功能,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率99%。在苏州市首家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出台《太仓市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基地标准及认定办法(试行)》,帮助15名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实现就业。2012年,太仓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率达到99%,“两类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零记录。

四是发挥法律援助“平衡器”功能,办理援助案件1041件。建立民族宗教法律援助站、在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区成立新太仓人法律援助站。优化服务举措,推行法律援助“点援制”。设立农民工维权“急诊室”,着力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2012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41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718.4万元。            (市司法局)

           

【基层实践】

 

双凤、沙溪《平安法治宣传手册》送进千家万户

 

新年伊始,双凤、沙溪两镇居民陆续收到镇政法部门送来的《平安法治宣传手册》,率先在全市拉开了平安法治宣传活动的帷幕。

双凤和沙溪两镇政法部门联系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选编《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信访条例》等法规法条,摘录防盗、防火、防自然灾害等安全常识,精选反邪教、反毒品、反迷信等防范知识,编印成《平安法治宣传手册》,联动村(社区)综治法治力量,走村入户将35000份手册一一送到群众手中,借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取群众对综治法治工作需求,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平安法治建设,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做到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营造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尚。

(双凤镇综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