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被修复的青春

发布时间 :2021-01-04 14:29

——记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社区矫修基地工作


初进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基地(以下简称“矫修基地”),映入眼帘的“智慧修复”系统让人很难将它和各类刑事案件挂上钩——翠绿色的穹顶,悬挂着深蓝色的地球,随处可见的卡通画装饰,搭配智能视膜大屏、VR运动宣泄仪等技术设备……虽和刑检办案区仅一墙之隔,但这一方天地却显得分外“清新脱俗”。

作为江苏省首家驻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基地,矫修基地自2019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先后定制化帮教及救助未成年人100余人次。从未成年人刚进基地时的无助迷惘到离开时的自信开朗,检察官们在这条心灵之路上留下了许多温暖的足迹。

歧途少年的迷途知返

“终于毕业了,谢谢你教会我这么多,以后我就喊你‘检老师’!”参加完最后一次监督考察活动后,小远(化名)竟对检察院有了些不舍。

小远是一名被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2019年9月的一天,小远与他人合谋,在赌博期间,诈骗钱款后与人瓜分。综合考量小远犯罪时系未成年人、诈骗金额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等因素,市人民检察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确定六个月监督考察期限。

在矫修基地内,检察官通过心理评估仪对小远进行测评后发现,小远具有网瘾。究其赌博原因,与其早期接触某网络赌博游戏有关,而其后来使用的诈骗手段,也是从该游戏中学得。

为了帮助小远,检察官与小远及其父母、检察社工签订监督考察协议,成立“3+1”帮教小组,并请来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等政治素质高、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担任“成长导师”,共同对其开展精准帮教。

每月第一个周末,小远都会与“同学”们一起来到矫修基地参加损害修复小组活动。帮教小组通过VR运动宣泄仪、减压座椅等设备,不断分散其注意力,并辅之以主旋律电影、理论书籍学习,缓解其戒赌、戒网期的焦躁情绪,不断提高他在阅读、思考方面的专注力。此外,小远还定期接受相关法治教育,在一次法律知识测试中,他还取得了抢答赛第一名的成绩。

2020年10月,小远的监督考察期满,检察官根据其良好表现,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的最终处理决定。小远如今努力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

小远的成功蜕变,离不开矫修基地内“智慧修复”系统的辅助。据基地负责人、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刘娜娜介绍,“智慧修复”系统集发泄解压、心理评估、风险研判、学习规划和心理疏导等多种功能,分布在宣泄室、测评室和疏导室等功能区,为准确研判未成年人心理动向、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不同的设备和功能区也能在犯罪人悔改、被害人谅解、家庭接纳、社会认可四个方面最大程度丰富帮教方式和手段,提升帮教效果。

懵懂少女的青春蜕变

小钰(化名)从未想到,自己来矫修基地“报到”,竟会是因为一张照片。

2018年7月的一晚,还在读高中的小钰在KTV唱歌时,朋友边某(化名)与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孩发生冲突。一帮朋友一哄而上,对女孩拳打脚踢,甚至撕扯掉女孩的上衣。然而,蜷缩在角落的女孩不仅没得到打人者的同情,反而激得她们想要拍女孩裸照。在朋友们的怂恿下,小钰从人群后面走出,成了那个按下快门的人。2019年1月,小钰因犯强制侮辱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起初,矫修基地尚未建成时,小钰被安排到离家最近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然而检察官了解到,该场所内除小钰外其余在矫人员均为成年人,不利于小钰矫治。

经过调研,检察机关发现还有类似小钰这样“混同矫正”的情况,遂向司法局制发检察建议,将这些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开,集中进行矫正。而此时拥有“智慧修复”系统的矫修基地刚好落成,于是 ,矫修基地正式作为太仓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延伸场所。

刚进矫修基地时,小钰的脾气如同她染色的头发,不仅对其他“同学”不屑一顾,有时甚至对工作人员都爱搭不理。

“这是典型的逆反型人格,与家庭环境脱不开关系。”刘娜娜随即改变思路,不急于推进社矫进度,而是先与社矫工作人员联系她的父母,了解小钰的成长轨迹。

通过多次家访,矫正小组发现,小钰的父母因忙于生意,在小钰学习上疏于关心,生活习惯上也较为纵容。久而久之,小钰成绩一落千丈,还结识了许多“社会上”的朋友,形成了较浮躁、虚荣的个性。小钰在外所作所为,为的只是“刷”自我存在感,获得父母的关注。

“亲子关系”重建是小钰修复成功的关键。检察官联合公安、社区工作人员向小钰的父母制发《训诫书》,要求他们充分承担起家长责任,还与司法社工、家庭教育辅导师一起,轮流为小钰和其父母上家庭教育辅导课。同时,检察官还定期对她的家庭关系进行跟进评估。在矫正小组的悉心指导下,小钰一改原来的状态,与父母的关系缓和并逐步融入家庭。2020年10月,小钰正式入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顺利回归校园生活。

传统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场所分散、成员混同、形式单一等问题。“矫修基地便是一个集中为未成年人提供社区矫正的专门场所,形成了对涉案未成年人矫正监督、维权帮教、心理疏导等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莹玮说。

花季女孩的浴火重生

2018年,年仅13岁的小莉(化名)在与母亲的朋友瞿某(化名)做游戏时,由于瞿某操作不当,导致酒精爆燃,小莉全身大面积烧伤。后虽及时送医治疗、反复植皮,但身体已形成大面积不可逆创面,皮肤功能严重受损。

同身体上的伤一起来的,还有内心的损害。案发后,检察官向小莉了解案情,小莉却一直沉默不语,而瞿某也对关键案情进行否认。这直接影响了案件定性,检察官决定将小莉带至矫修基地,进行“先修复,后调查”。

在心理辅导室内,检察官首先通过音波振荡减压系统及VR运动宣泄仪帮助小莉舒缓心理压力,再利用心理评估仪以及眼动跟踪数字沙盘系统,获取小莉的心理评估报告。结合报告数据,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小莉逐渐解开心结,顺利描述出案发时的场景,使案件得以成功办结。

“损害修复不仅包含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复归,还包含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补偿恢复、对社会规范的效力修复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修补恢复等四重修复。”张莹玮介绍。

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小莉回归社会,检察官不仅帮其申请了国家司法救助,还与教育局等多家单位沟通,为小莉联系复学事宜。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9月1日,小莉重新背起书包回归校园。此后,小莉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从不愿意见人到现在主动约朋友到家里做客,从闷闷不乐拒绝交流到现在和家人朋友一起逛街谈笑,从对未来的迷茫到小小的目标,她的人生追梦之旅已然启程。

矫修基地自挂牌成立以来,平均每月都会开展一期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小组活动,为社区矫正青少年,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相对不起诉的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被害人等提供定制化修复方案。

“矫修基地作为信息技术与社矫修复的一次深度融合,使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更加集约化、智能化、人性化,最终达到减少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恢复和谐稳定法治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董启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