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普法呵护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 :2016-06-14 09:03

   提起叶健芳,对于太仓一些老年朋友来说也许并不陌生。每年50余场公益演出,她的身影活跃在全市各个村(社区)、养老院的舞台,沪剧、昆曲、小品、快板……无所不能。虽是个“半路出家”的戏曲人,但办过专场演出、获过无数奖项,如今她身上又多了个新的标签——普法达人。

  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

  自幼的喜好,让叶健芳在退休后一头扎进了戏曲行当。2003年,她创立东港戏曲社,成为城厢镇最老牌的群众文艺团队,通过每年大量高质量的演出在全市各村、社区集聚人气。原本,叶健芳可以简简单单做大家喜爱的戏曲人,但她并没有就此而止。“虽为民间戏曲团队,但我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或者说让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叶健芳告诉记者,她提出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戏曲的想法得到了城厢镇司法所的大力支持。要让传统戏曲融入法治宣传,就需要新的创作。从未受过专业训练,法律方面也不太懂,叶健芳并不气馁,向专业人士请教,并注意平日的积累,看书看报,观察生活,她的每一件新作品都来源于百姓身边事。

  戏曲普法,对象是谁?叶健芳也曾深深思索过。戏曲,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叶健芳偏偏不走寻常路,她将法治戏曲带进了校园。去年,她向全市各大中小学校输送法治戏曲演出近20场。今年,叶健芳成功申请了公益创投项目,将传统戏曲与法治教育送到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之所以选择学生,因为近年来校园欺凌、青少年偷窃、吸毒等案件似乎越来越多,除了学校渠道,他们需要更多生动的普法教育。”叶健芳感慨,自己从报纸、电视上看过太多这样的悲剧,希望自己能做一点尝试。

  创作大量新作品走进校园

  走上戏曲普法的这条道路,叶健芳的团队也更名为东港法治文化艺术团。这个团队里,大多是退休的戏曲爱好者,以唱传统戏曲为主,怎样去吸引低龄学生的注意力,去关注戏曲中蕴涵的法律知识?

  叶健芳做足了功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习惯,她创作了大量新作品。“给小学生看的作品,必须简短、生动、有趣,最好富有情节。”叶健芳告诉记者,她减少传统剧目的演出分量,大量使用小品、快板、情景剧的演出形式,让学生们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远离犯罪和毒品。如她专为小学生创作的《即将凋零的玫瑰》情景剧,讲述了一位学生不慎沾染毒品后的种种遭遇,用生动的情节告诫学生毒品的危害。“去年,这个节目在学校演出时,不少学生被感动得流泪,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有了信心。”叶健芳说。

  如今,叶健芳的演出计划排得满满的,她笑着说自己比年轻人还忙,甚至没有自己的节假日。前段时间,她从外地归来,正赶上自己申请的公益创投项目评审,半夜下飞机后睡了不足3个小时,上午做完报告,中午本打算骑自行车到小区排练室,但实在太困,竟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摔了下来。“幸好没有大碍。”叶健芳说,有时,家人不解,这样辛苦为哪般?“上次,我们在陆渡一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演出,原本以为这么小的学生接受这些节目还需要时间,没想到,当演出完成,团队驱车离开时,不少学生来到我们车前,向我们挥手,叫着奶奶好、爷爷好,向我们表示感谢,此时我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未来,向学生普法这条路还会坚持走下去。”叶健芳说。(来源于《太仓日报》2016年6月13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