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仓市人民检察院能动履行检察职能,不断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奋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绘就太仓现代田园、全域全景、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护航者”
2022年底,太仓市登顶“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榜单。在榜单背后,企业家的幸福感、获得感,来源于太仓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护航者”,太仓市检察院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暖商护企”检察办案团队,建立专案专办和企业产权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严惩各类侵犯企业权益的犯罪,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
在办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时,太仓市检察院“暖商护企”检察办案团队重点围绕侵犯商业秘密事实认定和证据规则,实质性引导侦查,全面审查鉴定结论,并针对该企业暴露出的保密制度“短板”,建议其加强风险防范,推动被害企业进行企业合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同时,太仓市检察院还不断细化实化服务举措——制发检察建议、签署《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协议》、设立法律咨询点、举行检察开放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主动问需于企、送法进企,不断拓宽法律服务渠道,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和关切,当好企业健康发展“贴心人”,以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提振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厚植企业发展的“法治土壤”。
当好绿色生态的“守护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铺就了太仓绿色发展的底色。今年初,太仓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一片江滩沉积了大量竹竿、渔网等废置渔具,对长江航运和水生生物造成安全隐患。太仓市检察院通过开展行政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主管部门进行针对性整治,共清理出残留渔网350余米和废弃竹竿280余根,有力保护了江滩的生态环境。
“我们还排查了市内的河湖,并将清理整治意见同步移送给上海、南通等地检察院,最大程度减少历史遗留问题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承办检察官楚昆介绍道。
地处江尾海头,守护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公里”是太仓市检察院的职责。近年来,太仓市检察院立足沿江临沪区位特点,积极打造“沪苏同行·守护长江”特色建院品牌,成立长江生态检察办案团队,围绕长江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着力办精、办好每一起案件,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去年以来,太仓市检察院还聚焦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强化大数据战略思维,打通与市污染防治攻坚办的“数据壁垒”,获取全市“散乱污”企业(作坊)检查、整治线索,在对久治不愈、久拖不决的顽瘴痼疾案件线索进行研判后,发现12件未按时整改到位线索,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当好为民服务“实践者”
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年来,太仓市检察院将司法为民宗旨贯穿检察工作始终,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强化能动履职,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检察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先生是一起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的当事人,因不服法院一审、二审、再审判决,向太仓市检察院申请监督。承办检察官充分利用调查核实权,将当事人之间所涉全部纠纷厘清,结合案件执行情况,为当事人提供可行的化解方案,促成双方2015年以来所有债权债务一揽子处理。
为增进民生福祉,太仓市检察院能动履职,不断深化检察公益诉讼职能,聚焦食品药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常态化专项监督,2021年以来,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36份,推动问题整改,赢得市民点赞。
为切实发挥司法救助“救急解困”功能作用,2021年以来,太仓市检察院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金174万元,不断丰富“1+X”多元司法救助机制内涵,积极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进行综合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与此同时,太仓市检察院还加强法治服务供给,丰富普法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拓宽民意反馈渠道,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成立“检察民意联络站”,提供监督指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司法调解、线索收集等服务。
来 源 | 引力播、苏州政法、太仓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