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三治”一体——太仓市依法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印象

发布时间 :2014-11-11 08:19

     编者按:太仓地处江尾海头,沿江沿沪,连江达海。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从这里扬帆起航“七下西洋”,开启了强国富民的“寻梦路”。如今,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太仓求索着寻常百姓“平安梦”的理想,创新实践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路径,走出了以德治激励人心尚德向善,以法治促进规范社会行为,以自治引导群众自我调节,打造平安“升级版”,托起美丽“金太仓”,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连续3届获得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称号,成为全省首个捧得“长安杯”的县级市。

德治——凝聚和睦良善“向心力”

     新农村建设给村居的面貌带来了崭新变化,作为新农村的主角——农民,如何提升道德素质,实现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促进乡邻和睦乡村和谐,一段时间困惑着太仓的村级组织。

太仓市双凤镇庆丰村居民张金荣,数年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叔叔,被村“公德评议团”评为尊老敬老的典型;养鸡专业户陆春芳研究的“温氏鸡”养殖,让她走上了致富之路。她致富不忘四邻把自己养鸡的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被村“公德评议团”评为勤劳致富的典型,成为村民学习和崇拜的“偶像”。

     那么,村“公德评议团”是怎么产生的呢?该村村委书记梁金龙介绍:“经过前几年的创业发展,我们村的经济是上去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如村民操办婚丧事的阵势越办越大。经过反复讨论商量,村代表提议成立‘公德评议团’,让大伙儿开展公德评议,树立村居公德,激励人心向善。”

     每月一次的民主评议,获得了村民的绝对认可。村委副书记沈丽琴十分感慨:“现如今,9位公德评议员、6名评出的公德人物,都成了乡亲心中的‘名人’。‘两委会’又将审议低保、村办公益、制定村规之类的村务大事,都交给‘公德评议团’评议。公德人物成为勤劳致富、忠信礼义、崇德重礼的‘乡贤’。村里大到规划经济发展、小到调解邻里纠纷,只要过了‘公德评议团’这一关,群众都能听得进去。现在,文明新风新事多了,邻里更加和睦友好了,村里村外自然也就和谐安宁了。”

像庆丰村“公德评议团”这样的民间组织,在太仓还真的不少。城厢镇东林村的“党员议事小组”、璜泾镇雅鹿村的乡风文明岗志愿组织、城厢镇梅园社区的“红梅讲堂”,在村社区“两委”扮演着“智囊团”角色,在村民眼里就是大事小事“拿主意”的“主心骨”。

     近日,“家在太仓·共建娄城”志愿服务队慰问演出在浏河镇浙建滨江丽都工地举行,表演的歌舞、戏曲、相声、武术等节目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前不久,“家在太仓·青春有你”文艺专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新太仓人”集宿区演出,团市委等还向集宿区捐赠了一批文化体育用品,并为集宿区“青春驿站”揭牌,吸引了上千在太仓务工青年“围观”。

     2012年以来,太仓市以“家在太仓”为主题,精心打造了“家在太仓·情暖娄城”“家在太仓·文化惠民”“家在太仓·携手你我”“家在太仓·文明餐桌”“家在太仓·日行一善”“家在太仓·青春有你”等六大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文明风尚弘扬、文明交通倡导、文明环境优化、文明创建示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等六大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家在太仓”以德治理的氛围,凝聚了社会的爱心力量,提升了群众的文明公德水平。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太仓市第一个党支部在璜泾镇杨漕村成立,成为党领导组织群众抗击日寇的前哨阵地。如今,镌刻着“三字经”的村规民约长卷,在全市第一个包含“缅之园”“廉之园”“勤之园”“梦之园”的乡村田园工作坊落成,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学习乡风礼仪的场所。

     现在,文化公园、文化长廊、文化广场遍布太仓区镇村居,精心布置的道德礼仪方面的格言警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得到行为引导。

法治——筑起维稳创安“强支撑”

     2003年太仓市城管执法局成立之初,就围绕提升“市民满意度、市容掌控度、品牌知名度”的目标定位,坚持执法与服务管理并重并举,实行执法效率月查季审年考、组织案件检查评查、开展执法活动回访,有效落实执法主体责任。推动行政处罚网上审批,实现案件办理程序化、操作流程标准化、执法管理正规化。施行城管网上办案、评价、监督,规避自由裁量权监督脱管风险,强化执法监督,提升执法质量。监察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个案,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

     严格规范公正的执法实践,不仅走出了城管“执法难、难执法”的“怪圈”,还刚性化解了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群众对城管执法的满意度也逐年提升。该市城管执法被确认为省依法行政示范点、获评省法制建设先进,1个执法中队成为苏州市标兵示范中队、全市15个执法中队全部进入苏州市执法规范化建设“三星级中队”行列。

     执法规范化在太仓蔚然成风。太仓市法院出台系列实施意见,规范细化司法量刑工作,被确认为“全国量刑规范化实践基地”。市检察院实行律师介入涉检信访、重大异议案件、量刑情节建议等工作环节,连续18年没有发生超期羁押案件。市公安局制定执法标本,强化执法监督,促进规范执法,近10年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没有发生1起行政败诉和国家赔偿案件,被命名为“全省执法示范县公安机关”。市司法局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光明万家”活动,被评为“群众最满意的机关优质服务品牌”。行政部门和政法机关的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司法,树立了法律的尊严权威,维护了群众的正当权益,钝化了社会的突出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太仓市围绕公共法律服务便利性要求,大力推进市、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社区)法律服务“阳光屋”、户法律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市场力量为主体的“四纵三横”公共法律服务网络。2011年起,每年设立四五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活动,起到良好的普及法律、依法维权的作用。

     推行“一镇一律师”,开展法律工作者挂村企,组织调解员进万家等活动,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推动司法惠民工程,打造新太仓人法治俱乐部、农民工维权门诊室、法律服务“阳光屋”等40多个法律服务惠民项目普惠群众。开展法治夏令营、市民学法大行动、法治文艺百团大展演等法治文化活动,培育“光明万家”法律服务、“闵阿姨”矛盾调解、“光辉工程”阳光司法等法治惠民品牌。通过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平台、丰富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能力,让老百姓深刻体会到法在心中,法在身边,在化解矛盾、维护权益、解决问题时,自觉与法同行。

自治——激发基层治理“正能量”

     日前,《太仓市机动车停车场(点)管理和收费办法》听证会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停车场经营者、车主和来自社区、市人大、市政协等代表共20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观点不时交锋碰撞,讨论很是热烈。

     “城市道路停车难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台停车收费标准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听取各方群众的意见。通过调查论证、会议听证、社会公示等环节,现在《太仓市机动车停车场(点)管理和收费办法》正式颁布施行了,整体看社会反响较好。这使我们感到,老百姓对这个问题越关注,我们越要慎重对待,越要广泛听取民意,这件事成了公众参与助推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的典型范例。”太仓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2008年10月起,太仓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政社互动”创新实践,积极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以简政放权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以大力扶持社会组织成长显现社会治理自我调节功效,深化基层民主建设、释放群众自我教育服务管理的能量,有效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构、社会治理能力的再生、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与肯定。

     城厢镇电站村“泥腿子”监工队,就是组织在建筑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全程跟踪监理村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源头解决了建筑工程细节上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建房分房时的纠纷。双凤镇新闯村“红袖标路哨”,也是村干部组织群众骨干,协助城管、环保、交通等部门,日夜设卡围堵守候,联合清除了整整困扰全村长达5年之久的泔脚猪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拍手拥护。

     推动社会治理,就是引导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它就要求政府主动把不该管的事务,通过购买服务“让位”给社会。“政府‘放下了’,社会能不能‘接得住’,成为太仓市积极加大推进社会组织建设的初衷。”该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近年来,太仓市以社区公共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充分发挥“三社”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优势,实行会议联席、信息联享、组织联建、服务联供、管理联合,有效形成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社会志愿者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目前,全市1710个社会组织、280多名专业社工、10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承接社区矫正、社会救助、青少年事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20多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深化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与社会组织作用优势互补互联互动,形成协同治理与协商调节相结合的社区治理生动局面,有力促进了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该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说。

                                 (信息来源:2014年11月11日《江苏法制报》A04版)